提出「破壞性創新」的大師克里斯汀生過世了,但創新這個議題仍將是管理領域中的顯學。
天下出版社下個月即將出版的《高勝率創新》在談的議題,也圍繞著「組織該如何創新」走。組織該如何創新呢?作者直指,「創新」跟「紀律」是組織運作不可或缺的兩股力量,兩股力量很容易互相拮抗,以至於創新被指為混亂、紀律被指為官僚。
因此,管理者應該將負責創新的團隊跟負責紀律的團隊分開,兩者目標不同,也不宜讓兩邊互相去處理另一種目標。例如,你不該讓創意團隊花時間在處理繁瑣的行政事務,同時你也不該讓行政團隊花時間在發想如何增加績效。簡單說,創新長跟營運長就應該分開。同時,執行長應該給予雙方相等的注意力,避免失衡。
不過,短期的創新,往往不表示長期都能擁有創新動能,那麼到底該如何激發長期創新動能呢?
作者將創新分成P型創新跟S型創新,P型創新指的是產品(product)創新,S型創新指的是策略(strategy)創新。前者例如智慧型手機,後者例如雲端服務;前者會帶動短期爆發性的營收,後者則會帶來長期源源不絕的獲利。對於組織而言哪個重要呢?答案是:都重要。因此,管理者應該將產品以及策略的創新同時納入決策歷程,並建立系統性的思考與分析模式,才能避免組織僵化。這個理論架構與克里斯汀生的「持續性創新」、「破壞性創新」截然不同,但是同樣都充滿洞見。
不論如何,如果你對創新議題有興趣,特別如果是管理階層,都非常建議看看這本作品。本書講了非常多的個案,故事有趣、說理自然,讓人會忍不住一口氣讀完。